大苗山“黑美人”和她的“孝心米”

砥砺奋进的五年·柳州足迹|时间:2017-10-13 13:03 来源:本站原创 评论:0

金秋时节,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三防镇本洞村的大苗山高寒山区,传统水稻紫黑香糯进入了收获的忙碌季。这种传统水稻,当地少数民族一直把它作为逢年过节孝敬长辈的馈赠礼品,所以又被称为“孝心米”。但由于它只适合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气候生长,且生长期长达200天,而每亩平均产量不足300斤,曾经一度被当地农民弃种。


近年来,大苗山里出现了一位“黑美人”,在她的影响下,大苗山又开始恢复种植紫黑香糯,并逐渐扩展到附近的乡镇,成为大苗山里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新产业。而“黑美人”恢复种植“孝心米”的背后,还有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。近日,记者带着诸多疑问和好奇,驱车近6个小时来到大苗山深处,用镜头记录下这里丰收喜悦的场景,探秘幕后的故事。


▲黄秋英用特殊的收割工具整理紫黑香糯



为丈夫抢种“孝心米”意外成就“黑美人”


6日傍晚时分,在融水三防镇本洞村板必屯的一块农田里,记者看到故事的主人公—— 今年49岁的黄秋英,她身材高挑,皮肤黝黑,正光着脚在地里收割水稻紫黑香糯,动作十分麻利,今年读大四的女儿则跟在她身后帮忙搬运稻谷。


黄秋英(前一)和村民挑着紫黑香糯从田埂上经过


黄秋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,5岁开始跟母亲下地干活,做农活是把好手。她与大自己两岁的丈夫黄振勇青梅竹马,两人结婚后开始共同创业,从帮人加工板材到自己收购木材、加工木材、承包山林,两人的事业蒸蒸日上。不料,2011年,她丈夫被查出患病,到多地求医无果。听乡亲们说几近绝迹的紫黑香糯有药用价值,可能对她丈夫的病有利,她便决定种植。


▲黄秋英展示即将上市的紫黑香糯


“这种米是大苗山祖传的水稻,呈紫黑色,煮熟饭粒紫黑透亮,味道清香,我不想它在大苗山绝迹,希望更多人知道它的好处。” 黄秋英说,这就是她决定恢复种植“孝心米”的最大初衷。


筛选即将打包的紫黑香糯


2012年起,黄秋英在村里张罗恢复种植被大家弃种的“孝心米”。刚开始没有种子,她便挨家挨户借,最初种植面积不到1亩。为保证水稻的原生态品质,从耕种到施肥、收割,她都亲力亲为,皮肤因此被晒得黝黑,村民称赞她是“黑美人”。从此,“黑美人”不仅成为黄秋英的别名,也成为紫黑香糯的又一个代称,并被她注册成商标。


紫黑香糯迎来丰收


“孝心米”成为大苗山脱贫致富新产业


7日清晨,大苗山里云雾缭绕。黄秋英一早便用三轮车载着10多名村民来到山脚的稻田边。不到一会儿,田间就热闹起来了,村民们一边收割稻谷一边拉着家常,不时传来的爽朗笑声在田间回荡。正在忙碌的黄秋英拿着一束稻穗对记者说:“今年的稻穗比较沉,收成比去年还要好。”


黄秋英在丈夫的协助下搬运晾晒好的紫黑香糯


黄秋英说,今年她把附近8个村屯的80多户贫困户的土地,通过流转等方式发展成为“孝心米”种植基地,然后继续聘请部分贫困户和其他村民一起帮忙管护收割“孝心米”。在田间帮忙收割的贫困户欧玉风告诉记者,黄秋英聘请她干活1天100元,如果满勤每月还会奖励600元,一个月下来就有3600元的收入。“在家乡比出去打工好,干的都是熟悉的农活,而且又是和熟悉的人在一起干活,每天都非常开心。”贫困户黄春勤笑着说,更重要的是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。


▲黄秋英和女儿扛着稻谷走出稻田


由于管护得当,如今黄秋英种植的“孝心米”亩产350斤左右,好的甚至有400斤。目前,她流转的500亩种植基地有350亩种植了“孝心米”,另外的150亩用来种植普通的香糯。


黄秋英说,如今经过几年的种植和推广,逐渐被市场所认可,价格也比普通的糯米高出许多。去年她种植的“孝心米”更是供不应求,都是销往广东、浙江,甚至韩国等地。


▲黄秋英和村民们在稻田里收割紫黑香糯


对此,融水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,随着紫黑香糯“孝心米”逐渐被市场认可,种植面积也从原来全县零星种植发展到如今大面积种植。据统计,今年全县种植该水稻7000多亩,主要集中在三防、良寨、洞头、红水等乡镇,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的新产业。而黄秋英通过土地流转,激活劳动力的模式,更是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,让农户有工可做,产品有市场可销,群众有利可得,一起走上脱贫致富路。(记者 黎寒池)


黄秋英和丈夫晾晒刚收割回来的紫黑香糯


责任编辑:六六

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