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日满目疮痍 今朝披上绿衣
我市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成效显著

1号首屏|时间:2024-04-08 10:36作者:全媒体记者 刘心蕊 黄蕊 来源:本站原创 评论:0

工人在龙新凤凰山祖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现场施工。


修复矿山上的养护喷灌水管。


生态修复后的银花山呈现一片新景观。


一片绿意的老虎山。


生态复绿中的太子山。


金银山绿意盎然。


近日,在柳江区进德镇龙新村,龙新凤凰山祖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正在稳步推进。在修复区域内,一条长约400米的排水沟沿矿山底部蜿蜒,不远处,利用场地原有碎石建成的石笼挡墙“环抱”着山体,形成一道防止碎石滚落的人工屏障。


“目前,工程正处在危岩治理阶段。”该工程相关负责人黄聪介绍,山体上包围着防护架和密目网的地方就是待治理的危岩,后期将采用静态爆破等方式进行破碎,消除山体落石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。然后,将通过撒播草籽、在岩面种植爬山虎等植被的方式,对采场边坡、工业场的生态环境功能进行提升,让破碎山体“复绿”,并达到恢复地表水径流入渗过程的净化功能,保护地下水补给和径流生态环境。


近年来,为了让因历史遗留等问题而废弃的矿山披上绿衣,柳州下了不少功夫,通过多项工艺进行生态修复,提升了废弃矿山的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

在桂柳路旁,金银山、银花山两座经过生态修复的废弃矿山绿意盎然,成为附近居民眼前的绿色风景线;而在大约20年前,这里还是两道城市“伤疤”。


金银山、银花山于1972年开始设立采石场,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,这两个采石场于2002年4月关停。关停后的矿山未进行修复,工作面裸露,裸露面积合计约5.5万平方米,坡面还存在大量危岩,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威胁,而矿山废弃后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废,也对城市地貌和生态环境等产生较大影响。


如今,这两座山上郁郁葱葱,面貌焕然一新。矿区生态修复后,平整盘活矿区土地约16.2公顷,提升了静兰片区的生态功能、发展潜力和价值。


据了解,银花山是我市第一个采用“厚层基材喷播植生以及V型板槽填土植生+后期养护修复技术”治理的矿山,运用成功后,逐步推广到市区其他废弃采石场治理,现已完成了白面山、太子山、银仔山等15座废弃矿山的治理,治理矿区面积163.36公顷,盘活土地面积99.36公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