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城观察丨把握好新质生产力之“新”

龙城观察|时间:2024-03-08 18:44作者:新江苏客户端·中国江苏网 来源:网信柳州 评论:0

习近平总书记5日下午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。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的新概念,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,总书记对其作出了全面阐释。把握新质生产力之“新”,不仅要用系统思维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,也要运用辩证思维找到抓手、重点突破。


这个“新”,体现在创新的日新月异上。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“四个新”“四个走在前”重大任务,都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。当今世界,科技发展日新月异,技术突破不断涌现,让科技创新成为一个没有“完成时”的进程。“不日新者必日退,未有不进而不退者”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“新”的关键仍然是科技创新。江苏是经济大省、创新大省,理应走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。只有持续不断地有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才能够真正实现从科学到技术、从技术到经济的“并驾齐驱”,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。


这个“新”,体现在产业的向新而行上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、放弃传统产业;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、新兴产业壮大、未来产业培育。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,发展新质生产力,“新”的一个重要层面,就是推动传统产业向“新”转型。经济学中有一条著名的“微笑曲线”:产品价值链可划分为上中下游,研发与设计为上游、制造与组装为中游、销售与品牌为下游,越靠近上下游,产品附加值越高。我们应主攻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,从技术链高端嵌入,从产业链前端植入,以高端要素的“聚沙成塔”带动产业转型的“点石成金”,推动传统生产力更快向新质生产力跃升。


这个“新”,体现在人才的以新促兴上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深化科技体制、教育体制、人才体制等改革。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中,人才既是创新的发起者,也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,更是制度变革的推动者,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这个“新”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形势,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人才。既要注重人才本土培育,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、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,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,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创新团队、青年科技人才、大国工匠;又要注重人才多元引进,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,让有志于来苏发展的优秀人才引得进、留得下、用得好,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