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烂泥房到水泥房 鹿寨县黄坭村种蜜柚山楂实现脱贫

我为乡村聚力|时间:2016-08-16 09:33 来源:柳州晚报 评论:0
村民在为果树修枝
 
这在以前,鹿寨县导江乡黄坭村龙建屯的贫困户陈可艺想都不敢想,自家能住进水泥房,“要不是政府引导我们种植特色水果,我家这辈子也建不起水泥房咯……”在龙建屯,像陈可艺这样因为得益于产业扶贫,已有30多户贫困群众脱贫,住上了水泥房。
   
“十三五”期间,黄坭村精准识别的贫困户有143户451人。
   
走进龙建屯,看到的是洁净的村路、崭新的篮球场、完整的健身设施……今年,黄坭村主要进行道路建设、水利建设及住房改造,修建12条共计15.9公里以上通屯水泥路,新建3个蓄水池,并为无力解决危房的35户贫困户争取各级支持进行危房改造。
    
移民村的贫困 
   
鹿寨县导江乡位于鹿寨县南部,距县城28公里。其水陆交通便利,柳江自西向东流过,多条公路穿乡而过。随着鹿寨港区导江作业区开工建设,导江经江口至柳州二级公路开工建设,鹿寨至导江二级公路的规划建设,导江交通将变得更加便捷,融入柳州“半小时经济圈”。黄坭村位于导江乡北面,全村有13个自然屯24个村民小组。龙建屯是其中一个自然村,村民都是上世纪70年代、80年代的水库移民。30多年过去了,龙建屯已扎根了几代移民。        
     
54岁的陈可艺是一名“移二代”,跟着父母移民来到了这里。由于孩子多,家庭负担重,他家的生活一直很贫困。“我当年住的是烂泥房,一到下雨天,大雨大漏,小雨小漏。”陈可艺说,早在2004年以前,村里的许多人都和自己一样,住的房子都很破旧,属于危房。好在陈可艺当时种的五六亩甘蔗地收成还不错,他挣了一笔钱后,一家人缩衣节食,从牙缝里抠出钱来建起了水泥房。然而,房子建起来了,可一家人吃喝拉撒怎么办?陈可艺家里有4个男孩,而且都在家中待业。“三个孩子中学毕业后也不打工,另外一个今年刚大学毕业,也找不到工作……我们的生活花费很大。”陈可艺说,仅靠自己和妻子种田养活6口之家,日子过得苦不堪言。 孩子还在上学的时候,一年要支付几万元的生活费用,光靠种甘蔗根本无法支撑起家里的经济。于是陈可艺和妻子在种甘蔗之余,还会外出打零工。
   
据了解,在龙建屯,甚至比陈可艺更困难的人还有不少。
 
给作物施肥
 
蜜柚山楂待丰收
   
近年来,甘蔗受市场糖价影响,蔗农收入下降。在政府引导下,导江乡的群众开始调整产业结构,不少蔗农开始改种蜜柑、蜜柚、蔬菜。近年,全村成立了1个三红蜜柚专业合作社、1个大果山楂专业合作社,建设1个大棚蔬菜种植基地,邀请农技人员教授种植技术,提高产量。
   
陈可艺种了10亩三红蜜柚。在他眼中,每一株三红蜜柚都是他脱贫的希望,“去年我们创办了合作社,可没多少人对脱贫有信心,我就鼓励大家一定要把产业规模化发展!”
   
在政府的扶持下,陈可艺还贷款3万元用于种植三红蜜柚。明年收获日在即,陈可艺也开始盘算起收获产量:按照每株三红蜜柚约产200斤,共500株红柚树。如果按照最低价,也有2元一斤,如果顺利,他家明年可获得20万元的收入。陈可艺说,如果自己实现了脱贫,就能激发更多的人加入到三红蜜柚的种植行列中。
   
除了三红蜜柚,大果山楂也是黄坭村的主要种植项目。村民韦永忠在外打工到30岁,生活依旧十分贫苦,至今都还没有住房,只好住在亲戚家中。而家里7岁的儿子需要照顾,韦永忠不能出远门打工挣钱,就只好在亲戚家闲着。在亲戚家住的时间长了,韦永忠觉得很不好意思。
   
去年,村干部提供给韦永忠一家4亩山楂树苗,韦永忠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种山楂。“我希望自己的妻儿过上好日子,我们能有自己的房子!”韦永忠每天头顶烈日来山楂地除草施肥,就为了丰收日到来。
   
目前,黄坭村以发展产业为动力,稳定甘蔗生产、培育特色产业、发展劳务经济、发展农村旅游经济,全力推进以增产增收为重点的脱贫建设,帮助村民找准致富之路。(见习记者 黄嘉祺)
 
 
 
责任编辑:李昕祺
 
 
本文未经柳州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、录用及擅自摘选

相关阅读: